根據水處理行業環境調查,供水人口大于1000 人的飲用水水源將有“身份證”。由環保部制定的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編碼規范》已經發布實施,根據這項新國標,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都將擁有唯一的一個編碼,這也是我國首次實行對集中飲用水源進行編碼。
環保部稱, 首次發布實施的這項國標是為貫徹水污染防治法,保護飲用水水源,實現對飲用水水源編碼的規范化而制定本的。
目前,我國的飲用水水源包括河流、湖泊、水庫和地下水等。但是,這項新國標則是適用于集中式飲用水水源,即指通過輸水管網送到用戶的和具有一定供水規模(供水人口一般大于1000 人)的飲用水水源。
根據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編碼規范》,飲用水水源代碼是指給飲用水水源賦予的一組有規律的、易于識別和處理的符號;飲用水水源代碼采用組合編碼方式,由水系碼、地址碼、類型碼和順序碼四部分組成。
環保部說,飲用水水源代碼具有唯一性,若水源撤銷,其代碼應予以廢止,且不得重新賦予其他水源;撤消后又重新啟用的飲用水水源、取水口位置發生微調,但仍位于原水源保護區內、水源保護區范圍發生變化,但取水口位置不變等等,這些情況下,水源代碼保持不變。
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編碼規范》表示,若飲用水水源所在地行政區劃調整,飲用水水源代碼中地址碼隨之調整,類型碼不變,順序碼按遞增賦碼方式重新編制,原代碼隨即予以廢止、備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