礦井水處理工藝流程?礦井水處理工藝主要包括5個部分:懸浮物去除工藝、除鐵除錳工藝、深度處理工藝、消毒工藝、濃水及污泥的處置工藝。
(1)懸浮物去除工藝
礦井水懸浮物的去除主要采用混凝、沉淀、過濾的工藝,結合工程設計經驗,該設計選用預沉調節池一管道混合-一體化凈水器一中間水池的工序來完成懸浮物的去除。燕子山礦井水懸浮物的質量濃度比較低,原水的沉降性能不好,另外,井下水倉排水一般是不連續性排水,為了保證礦井水處理站運行的連續性,增強整個礦井水處理系統對進水水質的適應性,故將調節池設計成預沉調節池,采用平流式沉淀池形式。對煤塵顆粒及懸浮物進行一級凈化去除,采用XCT型全自動化學預沉器,井下排水經一級泵提升后,經投加絮凝劑后進入反應段,反應段采用無動力水力控制,CT值保持在4萬一5萬之間,經多級旋流反應充分混合后,廢水進人沉淀區進行沉降分離處理,其懸浮物去除率達到90%一95%以上,澄清分離采用斜管增加接觸比表面積,提高分離效果。
(2)除鐵除錳工藝
由水質資料可知礦井水中的鐵多以二價形式存在,錳的超標幅度不是很大。目前除鐵除錳最常用的工藝是曝氣接觸氧化法,研究表明錳砂濾料的催化作用對加快鐵和錳的氧化速率有一定作用,對于P(鐵)<5mg/L的原水采用曝氣一單級過濾的工藝流程,處理后的水質完全可以達到飲用水標準((P鐵)≤0.3mg/L)。本礦井水鐵的質量濃度較小(最高為3.5mg/L),故采用壓縮空氣氧化一單級錳砂過濾工藝來去除水中的鐵、錳。以錳的質量分數(以Mn02計)不小于35%的天然錳砂作為濾料。
(3)深度處理工藝
礦井水的深度處理主要是脫鹽,目前常采用的脫鹽方法為蒸餾、離子交換、電滲析、反滲透、納濾等。每種方法都有其適用范圍。綜合各種因素,本設計選用反滲透工藝進行深度處理脫鹽,該工藝可適合各種鹽度的水源,鹽度大于300mg/L時更經濟,且設備簡單,占地小,操作簡單,除鹽率高,一般為99%;但不足之處在于膜易阻塞,周期短,對進水預處理要求高,需要采用合適的進水預處理工藝。常用的預處理方法有2類:一類是傳統的化學預處理工藝;另一類是膜預處理工藝,常用的有微濾(MF)、超濾(UF)、納濾(NF)3種方式。膜法預處理工藝在處理效果上都明顯優于傳統處理方法,而且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小。納濾膜的孔徑最小,截污率高,去污能力強,但膜通量小,系統產水能力低,制水成本高。微濾與超濾相比,膜通量相差不大,但去污能力不如超濾。所以本設計采用超濾方法進行進水預處理,即確定雙膜法超濾一反滲透作為深度處理工藝。
(4)消毒工藝
采用Cl02作為消毒劑,它具有高效、低耗、安全、運行穩定,管理簡便等優點。消毒氣體為負壓抽送,由水射器將氣體吸人后混合到水中,投加到清水池內。
(5)濃水及污泥的處置
反滲透裝置的回收率為70%,因此尚有30%的濃水需要排放。脫鹽后的濃水含鹽量很高,特別是CaSO4的含量非常大,最適合用于矸石山滅火,因為水分蒸干后可形成一層CaSO4的石膏膜包裹在矸石的表面,使其隔絕空氣,達到滅火的目的,同時濃水還可減少矸石山的粉塵飛揚。
預沉調節池、全自動化學預沉器均有大量煤泥沉淀下來,由池底部的排泥管排出,其成分主要是煤粉,質量分數約為1%一2%。煤泥經污泥脫水系統處理后與礦井煤泥一并外銷,脫出的濾液送回到預沉池進行再處理,達到全廠“零排放”的目的。